日期:2022-06-10 來源: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
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,全市上下共同努力,新一輪回天行動計劃有力實施,實現良好開局。近日,按照新一輪回天行動計劃要求,為有序推進2022年回天地區提升發展,經市委市政府批準同意,市發展改革委印發實施了《深入推進回龍觀天通苑地區提升發展2022年工作計劃》。
一、2022年工作總體考慮
2022年,回天地區提升發展工作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,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,統籌疫情防控、經濟社會發展和基層社會治理,深入實施“五提升一深化”工程,以項目和報到服務事項“雙清單”為抓手,切實推進回天行動計劃扎實落實,推動宜居之城、活力之城、幸福之城建設取得新進展。突出“四個注重”:
一是更加注重系統謀劃、統籌協調。緊抓“兩區”建設和雙城聯動發展契機,立足更大空間尺度促進產城融合、職住平衡,強化區域整體服務功能組織,統籌抓好增量謀新和存量更新的協調性、內部挖潛和外部聯動的整體性。
二是更加注重問題導向、精準施策。緊密結合“接訴即辦”改革,圍繞百姓需求熱點問題、歷史遺留難點問題和深化治理重點問題,從項目清單拓展為項目和報到服務事項“雙清單”,發揮硬件織補和軟性治理的綜合效應。
三是更加注重政策創新、示范帶動。聚焦社區閑置資源開發、公共空間復合利用、社會資源集約共享、綠色技術與產品示范應用等領域,健全政策機制,鼓勵各項政策在回天地區優先探索和落地實施。
四是更加注重科技賦能、智慧治理。推進“回天大腦”建設,促進數據協同、業務協同,豐富應用場景,推動實現整體智治。
二、年度重點任務安排
《工作計劃》聚焦“五提升一深化”,包含提升區域服務功能組織、提升公共服務能力、提升交通和市政基礎設施效率、提升人居環境品質、提升產業融合發展活力、深化“回天有我”社會治理創新6個方面,涉及23項具體任務。
(一)提升區域服務功能組織(2項任務)
立足區域資源優勢,突出組團式集聚發展,完善提升區域服務功能。一是深入推進“一軸一帶兩廊”建設,完成東小口鎮規劃綜合實施方案編制,改造連通現有8個公園綠地資源,構建生態發展軸。串聯整合回龍觀大街—太平莊中二街沿線各類資源,構建發展活力帶。加快生命谷創新走廊產業規劃布局,推動生命園三期建設,啟動天通中苑人才公租房配租,構建科技創新廊和產業服務廊;二是推動特色功能組團集聚發展,探索綠隔產業發展新路徑,促進生態綠楔組團發展;全力保障國家實驗室核心區等重點項目開工建設,建成投用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二期,促進醫藥健康組團發展;開展創業孵化和成果轉化服務活動,促進科技服務組團發展;持續挖掘天通中苑閑置空間,推動I-3商業設施、下沉廣場等資源提升利用,促進和諧宜居組團發展。
(二)提升公共服務能力(5項任務)
立足教育發展、醫養供給、文體提升,充分發揮資源效用,優化提升公共服務能力。一是穩步促進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,推動與未來科學城等周邊區域教育資源的聯動共享,投用和諧家園東側規劃小學等6所小學和幼兒園,完成建設領秀慧谷小區西側九年一貫制學校等4所中小學和幼兒園,推進清華附小天通苑校區(二期)等項目前期手續辦理,全年增加學位4140個;二是持續提升區域醫療衛生服務能力,完成積水潭醫院回龍觀院區二期等2所醫院主體結構建設,投用七里渠社區衛生服務中心,推動和諧家園等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,實現六街一鎮全覆蓋;三是繼續加大公共文化服務供給,完工投用回龍觀、史各莊街道綜合文化中心,啟動霍營文化中心建設;四是切實提升公共體育服務水平,完成回龍觀體育文化公園南部場館主體建設,織補一批健身活動場地、健身路徑及步道;五是健全養老助殘托育服務體系,持續推動養老工程改造提升、溫馨家園服務建設、無障礙環境建設等項目。
(三)提升交通和市政基礎設施效率(5項任務)
完善區域交通路網,優化綠色出行服務水平,持續織補基礎設施短板,提高市政保障能力。一是攻堅區域交通路網建設,推動北清路、安立路“一橫一縱”道路快速化改造和回南北路、太平莊中街等“五通五暢”城市主干路建設,12條城市主干路全部進入實質性開工建設階段;二是統籌推進軌道交通建設,加快推進軌道交通17號線建設,全面實施13號線擴能提升工程,啟動北京市域(郊)鐵路東北環線通勤化改造、霍營(黃土店)綜合交通樞紐項目建設;三是提升綠色出行便利水平,投用6公里以上慢行系統、回龍觀鎮公交首末站項目,完成二撥子公交首末站等2個項目建設,啟動朱辛莊首末站項目建設;四是有效緩解區域停車壓力,結合新建道路合理設置路側停車設施,增加停車位5000余個;五是提高市政保障和防災減災效能,加快推進上坡、農學院等110千伏輸變電項目,啟動京藏高速公路東輔路雨水干線工程項目建設,完成天通苑老舊小區等供水管網與管道天然氣改造,分批推進雨污分流和積水點治理,完善火災防控體系,加快補充公共消防設施短板。
(四)提升人居環境品質(3項任務)
精準聚焦公園化城市街區建設、常態化專項整治、一體化有機更新,改善城市街區品質和人居社區環境。一是加快打造城市級綠色空間,投用奧北森林公園一期等8處公園綠地,新增面積近700畝,啟動奧北森林公園二期建設;二是系統開展秩序專項整治行動,持續推進無違法建設街鎮和“無群租小區”創建,實施太平莊中一街等6條背街小巷精細化整治提升,做好9處人防工程功能恢復及2處騰退人防工程再利用;三是深化探索城市更新,有序推進佳運園等22個老舊小區綜合整治,推動龍華園二區鍋爐房等2處閑置低效空間轉換利用,完成天露園等6個社區公共空間改造“微提升”,推動霍營街道華龍苑片區等5個成熟片區綜合提升。
(五)提升產業融合發展活力(3項任務)
加強雙城聯動發展,推進交通直聯、產業互聯、服務并聯、保障串聯,爭當產城融合示范的主力軍。一是打造消費增長極,年內亮相霍營商業步行街,實現合生匯主體結構封頂,新增8處便民網點;二是激活地區產業動能,提高龍域中心等一批產業空間品牌知名度,發揮“三大母基金”作用,結合優化營商環境改革和企業“服務包”,加強服務支撐;三是統籌區域聯動發展,緊抓“兩區”建設和雙城聯動發展契機,引導人才北向回流,就近就業,建成投用小米智慧產業基地等3個重大產業項目,加快推進小米二期等5個項目建設。
(六)深化“回天有我”社會治理創新(5項任務)
堅持黨建引領、報到服務、多方參與、居民共治、科技賦能的超大城市基層治理路徑,進一步發揮“回天有我”在疫情防控與基層治理中的作用。一是強化黨建引領,深化“吹哨報到”“接訴即辦”改革,完善接訴即辦機制,確保龍澤園街道退出治理類街鎮市級督導;二是拓展報到服務,動態調整市區報到服務單位和范圍,創新報到服務方式,協調解決一批重難點問題。三是激發多元參與,強化社會組織創新發展示范區創建,打造“回天志愿者發展中心”,豐富“回天有我”社會服務活動平臺載體,增加便民開放共享空間;四是提升居民共治,推動黨的組織向社區自治單元延伸,深化和推廣居民議事協商經驗做法,引導新業態、新就業群體參與回天社會治理;五是推進智慧治理,加快推進“回天大腦”建設,打造平戰結合的疫情防控指揮系統,探索搭建回天活力、回天有醫、交通出行、社區管理等應用場景。
在今年的疫情防控工作中,充分發揮市區報到服務機制作用,推進疫情防控監管平臺建設確保數據信息及時呈現,安排專人為涉疫小區清運垃圾,組織相關市屬醫院支援近3600人開展核酸檢測超百萬次。5月以來,每日安排53家區屬機關企事業單位向227個點位派出黨員干部近900人,協助開展疫情數據排查派單、卡口值守、掃碼登記、核酸檢測等具體事項。各街鎮堅持“疫”呼即應,充分發揮社區兩網和12345抗疫“總熱線”作用,對居民涉疫訴求接訴即辦,從嚴從緊從實抓好疫情防控。
三、建立重點項目及報到服務事項“雙清單”
一是硬件項目建設方面。狠抓項目落地,力爭實現“五年計劃項目、三年全部開工”。2022年重點項目在教育、交通、衛生養老、文體綠化、市政基礎設施、社會管理6類基礎上,新增城市更新類,共80個項目,項目總量同比保持一定增幅。全年將新增學位4100余個、停車位5000余個、公園綠地近700畝,清華長庚、積水潭二期、回龍觀體育文化公園等項目主體完工,推動實現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六街一鎮全覆蓋。
二是“回天有我”報到服務事項方面。進一步聚焦城市更新、基層治理、拆遷騰退和百姓急難愁盼等問題,強化精準報到服務機制,建立35家市級單位85個報到服務事項清單,其中解決問題類42個、政策研究類22個、公益服務類21個。
下一步,市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昌平區,堅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,堅持規劃引領,推動區域高質量綠色發展;堅持以人為本,織補提升城市功能;堅持產城融合,促進職住平衡;堅持共治共享,提升基層治理水平,加強改革創新和力量統籌,全力以赴、堅定不移推進回天行動計劃有序實施,重點解決好回天居民最關心、最直接、最現實問題,加快打造大型社區治理典范,推動宜居之城、活力之城、幸福之城建設邁上新臺階,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。